藥膏不能隨便借!真人案例告訴你慘痛教訓
最近有位陳先生把治溼疹的藥膏借給同事擦腳癢,結果同事症狀反而大爆發!到醫院檢查才發現,原來同事得的是「香港腳」(足癬),而陳先生借出的藥膏含有類固醇成分,根本是黴菌的「營養補給品」!
藥膏分3大類,用錯=養病菌
-
消炎類固醇膏:專門對付溼疹、皮膚炎
- 常見成分:Betamethasone、Hydrocortisone
- 危險陷阱:會讓黴菌感染擴散,香港腳擦這個就像給黴菌吃Buffet
-
抗黴菌藥膏:專剋香港腳、股癬
- 常見成分:Clotrimazole、Terbinafine
- 使用要點:至少連續擦4週,看到症狀消失還要再擦1週
-
複方藥膏:醫師特調組合
- 可能包含:類固醇+抗黴菌+抗生素
- 警告:需要專業判斷,自行混用可能產生抗藥性
身體地圖!不同部位用藥秘訣
部位 | 適合劑型 | 使用技巧 |
---|---|---|
臉部 | 低濃度乳霜 | 避開眼周,薄擦就好 |
手腳 | 油性藥膏 | 擦完可包保鮮膜加強吸收 |
私密處 | 水性凝膠 | 選擇無香料低刺激配方 |
頭皮 | 藥用洗劑 | 搭配指腹按摩5分鐘 |
季節保養重點提醒
夏天救命3招:
- 穿涼鞋保持通風
- 隨身帶抗汗疹粉劑
- 洗澡後徹底擦乾腳趾縫
冬天必做4步驟:
- 洗澡水溫不超過40度
- 改用弱酸性沐浴乳
- 擦完藥膏再疊擦凡士林
- 穿純棉襪睡覺保濕
家庭常備藥箱檢查清單
✓ 無菌生理食鹽水
✓ 單純型抗組織胺藥膏
✓ 抗生素軟膏(限外傷使用)
✗ 避免存放類固醇藥膏
✗ 不要保留開封超過3個月的藥品
藥師特別提醒:「很多人把止癢藥膏當萬靈丹,結果擦在帶狀疱疹上反而延誤治療!當皮膚出現水泡、灼熱感、沿神經分布紅疹,務必立即就醫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