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從便便形狀顏色讀懂身體!7種型態對照表快收藏

💩每天觀察馬桶3秒鐘!揭密7種便便型態

🔍超實用便便形狀圖鑑

每次解放完先別急著沖水!把衛生紙捲好準備擦屁屁前,花個3秒鐘瞄一眼馬桶裡的「成果」,其實比健檢報告更即時反映身體狀況。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,我們特別整理台灣人專屬觀察重點

🚩危險型態

  • 第1型「羊咩咩便」:像硬幣大小的顆粒狀,上廁所會痛到冒汗,表示纖維吃太少、水喝不夠
  • 第2型「麻糬串」:表面凹凸的香腸狀,要用大力才擠得出來,常伴隨肛門撕裂傷

👍理想型態

  • 第3型「玉米棒」:有裂痕的條狀便,完美程度80分
  • 第4型「金黃香蕉」:光滑柔軟的S型,沖水時會緩緩下沉,根本便便界模範生

🆘警戒型態

  • 第5型「薯泥便」:邊緣不規則的糊狀,腸道可能有發炎情形
  • 第6型「剉冰便」:半固體狀混雜塊狀物,小心食物中毒
  • 第7型「蛋花湯」:完全液態水便,超過3天要立即就醫

🎨便便顏色解密

顏色 健康警訊 食物影響
墨綠便 腸胃炎警報 吃大量深綠色蔬菜
灰白便 膽管阻塞 服用胃乳片
鮮紅便 痔瘡出血 火龍果吃太多
柏油便 胃潰瘍出血 吃動物血製品

💡改善便秘3大招

  1. 早餐加匙奇亞籽:泡開後加在豆漿裡,纖維量激增5倍
  2. 按摩左下腹:順時鐘按壓乙狀結腸位置促進蠕動
  3. 馬桶墊腳凳:坐姿調整成35度角,排便更順暢

❗️就醫關鍵指標

當出現「黏液便」像鼻涕混雜其中,或「浮油便」沖水時表面反光,可能是胰臟發炎或吸收不良症候群,建議立即掛肝膽腸胃科檢查!

記得每天記錄「排便日記」,觀察形狀顏色變化,搭配喝足體重x30c.c.的水量。如果改變飲食2週仍未改善,別害羞快找醫師聊聊,腸道健康真的不能等!

分類:健康養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