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日本醫師獨創「懶人深蹲法」每天5分鐘!提升代謝還能防失智

🌟 為什麼「微深蹲」在台灣爆紅?

最近Line群組瘋狂轉傳的這個日本健身法,其實是順天堂大學教授小林弘幸特別設計的改良版深蹲。跟傳統深蹲最大不同在於「膝蓋只彎120度」,對關節的壓力直接少一半!特別適合:

  • 平常沒運動習慣的上班族
  • 膝蓋怕痛的熟齡族
  • 想瘦肚子又怕長肌肉的女生

🩺 醫學原理大解密

人體70%血液集中在下半身,當我們久坐不動時(就像台灣人愛追劇、打手遊的習慣),這些血液會像「卡在樓梯間」上不去。小林醫師用MRI掃描發現,做微深蹲時腹部會產生幫浦效應,把血液從腳底「唧」到腦部,這就能解釋為什麼能:

  1. 預防失智(腦部供血增加25%)
  2. 改善手腳冰冷
  3. 提升腸胃蠕動速度

🧘♂️ 超詳細圖解教學(銀髮族必看版)

🔥 階段一:開髖熱身操

⚠️ 先準備兩張有靠背的餐椅左右並排

  1. 預備姿勢
    雙手抓椅背站成「外八腳」,腳跟距離比肩膀多一個拳頭(約40公分),記得把老花眼鏡摘下避免動作中滑落

  2. 下蹲關鍵
    想像要坐「透明馬桶」,用4秒慢慢往下時:

    • 屁股往後推(不是膝蓋往前!)
    • 背部打直像貼牆壁
    • 嘴巴發出「嘶~」的吐氣聲
  3. 起身秘訣
    腳掌要像「吸盤吸地板」,用大腿內側發力往上,同時用鼻子深深吸氣,這個呼吸法能穩定血壓

📌 進階小技巧:在屁股下方放軟墊,碰到墊子就停,避免蹲太低


🌪️ 階段二:扭腰加強版

適合便祕族!加上「轉腰動作」刺激大腸經絡

  1. 手勢調整
    不要抱頭(容易頸椎受傷),改成「雙手叉腰」用虎口按住骨盆兩側

  2. 旋轉角度
    下蹲時先向右轉45度(眼睛看右後方地板),重點是「骨盆要跟著轉」,這個動作會明顯感覺到左側腰部有拉扯感

  3. 常見錯誤

    • 膝蓋內夾 → 記得用彈力帶綁在大腿中段
    • 腳跟離地 → 穿襪子在地毯上做
    • 屏住呼吸 → 可以數「1、2吸,3、4吐」來控制節奏

💡 台灣醫師加碼提醒

振興醫院復健科醫師建議:

  • 飯後1小時做效果最好(促進血糖代謝)
  • 搭配「踮腳尖」能多燃脂20%
  • 生理期來可改做「靠牆微蹲」減輕負荷

每天看電視時做3組,持續2週後你會發現: ✅ 爬樓梯不再氣喘吁吁
✅ 牛仔褲扣子變好扣
✅ 半夜不再頻尿(骨盆底肌變有力了!)

分類:運動健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