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大腸癌、結腸癌、直腸癌哪裡不同?醫師用白話文教你分辨腸癌差異

大腸癌、結腸癌、直腸癌到底差在哪?用白話文一次講清楚

先講重點:大腸癌=結腸癌,但跟直腸癌真的不一樣!很多人搞不懂這三個名詞,其實關鍵在腸道的「位置」和「功能」,連治療方式都差很大!


🌀 腸道構造全圖解:從大腸到肛門的關鍵分段

消化道的「最後一段路」

人體消化路線就像工廠生產線:

嘴巴→食道→胃→小腸→大腸(結腸)→直腸→肛門

重點整理:

  • 結腸(大腸):占腹腔的「ㄇ字型」長通道,專門處理食物殘渣
  • 直腸:只有12-15公分短通道,負責「存大便等排便」

為什麼位置很重要?

用生活化比喻:

  • 結腸像高速公路:長長的管狀結構,腫瘤切除相對單純
  • 直腸像小巷弄:藏在骨盆腔深處,旁邊都是重要器官,手術難度高

🚨 直腸癌比大腸癌難搞的3大原因

1. 構造先天劣勢

部位 保護層 復發率 手術難度
結腸 有漿膜層 較低 較簡單
直腸 無漿膜層 高30% 困難度高

2. 保肛大作戰

直腸癌最怕要「挖掉肛門」!以前腫瘤離肛門7公分內就可能裝人工肛門,現在有新療法:

術前化放療→腫瘤縮小→精準切除→保肛成功率↑50%

最新「全直腸系膜切除術」能提高腫瘤清除率,搭配術前治療效果更好

3. 治療流程更複雜

直腸癌標準治療SOP:

  1. 先做骨盆腔MRI確認侵犯範圍
  2. 第二/三期要「術前放化療」
  3. 等6-12週讓腫瘤縮小
  4. 手術切除+淋巴廓清
  5. 術後還要追加化療

💡 腸癌警訊:這些症狀別當痔瘡!

7大危險信號

  1. 大便變細像鉛筆
  2. 出血顏色分不清(鮮紅/暗紅都可能)
  3. 突然便秘腹瀉輪流來
  4. 肚子整天悶痛脹氣
  5. 體重莫名掉5%以上
  6. 一直覺得累到爆
  7. 噁心想吐沒胃口

⚠️ 特別注意:直腸癌常有「裡急後重」感(一直想大卻大不出來)


🛡️ 最新治療趨勢:個人化醫療當道

大腸癌VS直腸癌治療比一比

項目 大腸癌 直腸癌
主要治療 手術為主 放療+化療+手術三管齊下
放射治療 較少用 必做!術前術後都可能需要
保肛考量 無此問題 需精算切除範圍
復發熱點 肝臟轉移 骨盆腔局部復發

直腸癌保肛3大關鍵技術

  1. 達文西機械手臂:精準切除深部腫瘤
  2. 經肛門微創手術:從肛門進入切除早期癌
  3. 新輔助治療:先用化放療縮小腫瘤再開刀

🔍 檢查方式怎麼選?醫師建議這樣做

高風險群必做清單

  • 大便潛血檢查:政府補助50-74歲每2年1次
  • 全大腸鏡:直接目視檢查+切片
  • 腫瘤標記CEA:抽血追蹤用

確診後必備檢查

  1. 腹部電腦斷層(看肝轉移)
  2. 骨盆腔MRI(直腸癌必做)
  3. 胸部X光(排除肺轉移)

📌 醫師真心話:預防勝於治療!

腸癌預防3招

  1. 50歲前做第一次大腸鏡
  2. 少吃加工紅肉與燒烤
  3. 有家族史提早10年檢查

最後提醒:直腸指診能摸到7成直腸癌,別因害羞拒絕檢查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