🤰為什麼小腹特別容易胖?中醫解密3大關鍵
每天吃飽就坐著辦公、壓力大愛喝手搖飲?這些台灣人常見習慣正是造成「游泳圈」的元凶!從中醫角度看,腹部聚集著重要臟器,當「脾經」運作失常時,身體會自動形成脂肪層來保護內臟,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四肢不胖卻有小腹的原因。
脾經失調3大警訊
- 下午小腿浮腫像麵龜
- 吃飽必脹氣打嗝
- 大便時黏馬桶沖不乾淨 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表示你的脾胃功能正在發出求救訊號啦!
👐脾經四大黃金穴道圖解
📍天樞穴:腸道清道夫
位置:肚臍左右各旁開3指寬(約台灣50元硬幣直徑)
功效:
✔️改善便秘與腹瀉雙向調節
✔️加速代謝宿便毒素
按摩技巧:
用大拇指指腹垂直下壓,配合深呼吸做「按三秒→放鬆」循環,早晚各做2分鐘
📍大橫穴:產後媽咪救星
位置:肚臍兩側約6指寬(女生手掌張開的寬度)
獨門按法:
- 平躺屈膝放鬆腹部
- 左手掌貼右大橫穴,右手疊上加壓
- 吸氣時下壓,吐氣時維持力道
溫馨提醒:生理期期間要避開這個穴位喔!
📍水分穴:消水腫神器
位置:肚臍正上方1拇指節(約1.5公分)
進階用法:
搭配艾灸效果加倍!點燃艾條距皮膚3公分溫灸,感覺溫熱即可,特別適合早上起床臉腫腫的族群
📍關元穴:點燃代謝引擎
位置:肚臍正下方4指併攏寬度(約同iPhone12長度)
神奇功效:
臨床研究發現持續刺激關元穴,可提升基礎代謝率達15%!建議洗澡時用蓮蓬頭熱水沖淋這個區域
🧖♀️完整按摩SOP大公開
準備工具:
- 乳液或按摩油(推薦添加柑橘類精油)
- 刮痧板或圓頭按摩器
每日三階段按摩法:
-
暖身啟動(3分鐘)
雙掌搓熱後以「問號?」方向繞肚臍畫圈,先順時鐘36圈再逆時鐘24圈,力道要輕柔像在摸小貓 -
經絡疏通(5分鐘)
用刮痧板從:- 肋骨下緣→肚臍(胃經疏通)
- 骨盆上緣→肚臍(帶脈疏通) 每側各做10次,出現微紅即可
-
穴道點壓(8分鐘)
依序加強四個穴位,每個穴位用「深壓+震動」手法:- 垂直下壓至有痠脹感
- 維持力道做小幅度震動
- 每個穴位至少1分鐘
💡日常保養小教室
飲食搭配:
- 飯前半小時喝「生薑紅棗茶」暖脾胃
- 下午茶改吃烤地瓜+無糖優格
- 晚餐後自製「消脹氣茶」:陳皮5g+炒麥芽10g+熱水500cc
生活習慣:
- 穿高腰褲保護腹部陽氣
- 看電視時「金雞獨立」站姿訓練核心
- 睡前做「腹式呼吸」10次(手放腹部感受起伏)
常見QA:
Q:按摩後出現瘀青正常嗎?
A:輕微出痧是正常現象,若出現深紫色瘀斑要暫停並諮詢醫師
Q:生理期可以按嗎?
A:建議避開經期前3天,過程中若有不適應立即停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