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失智長輩痛到說不出口?照顧者一定要知道的五大關鍵

失智長輩的無聲求救:破解疼痛訊號的實用指南

為什麼失智長輩痛了不說?

當阿公阿嬤同時有糖尿病關節痛又合併失智症,就像被雙重枷鎖困住。特別是重度失智的長輩,明明身體不舒服,卻像被按了靜音鍵,只能靠「身體語言」表達疼痛。

這些小動作其實在喊痛

臉部表情會說話

  • 眉頭皺到可以夾死蚊子
  • 嘴角下垂像掛了千斤重
  • 整張臉繃緊像戴了面具

身體動作藏玄機

  • 反覆調整坐姿像長蟲
  • 突然抗拒洗澡換衣服
  • 走路姿勢變得怪怪的

照顧者必學的疼痛觀察術

美國老年醫學會整理出六大警訊,但這些變化超細微!需要每天相處的人才能發現:

  1. 半夜頻繁驚醒,棉被亂成一團
  2. 原本愛吃的滷肉飯突然沒興趣
  3. 莫名推開照顧者,變身火爆阿伯
  4. 整天縮在角落像隱形人

被忽略的驚人數據

護理之家裡每10個失智長輩就有4-8個在忍痛!尤其是已經臥床的長輩,疼痛指數根本被嚴重低估。最讓人心疼的是,這些痛楚會引發惡性循環: 疼痛 → 吃不下睡不著 → 認知退化更快 → 更不會表達疼痛

破解止痛藥迷思

普拿疼不是萬靈丹

雖然acetaminophen(台灣叫普拿疼)是首選,但要注意:

  • 肝功能差的長輩要減量
  • 空腹吃容易傷胃
  • 每天上限4000mg別超過

強效止痛藥的兩難

像嗎啡這類藥物雖然有效,但可能讓長輩:

  • 整天昏昏欲睡
  • 便秘到要用挖的
  • 產生依賴性

未來治療新方向

  1. 非藥物療法:音樂治療、按摩、溫水療
  2. 疼痛評估APP:透過AI分析臉部表情
  3. 生物標記檢測:驗腦脊髓液找疼痛證據

照顧者求生手冊

  1. 建立「疼痛日誌」記錄異常行為
  2. 定期做簡易疼痛量表檢測
  3. 跟醫師討論「階梯式止痛計畫」
  4. 參加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

專家提醒

台大醫院神經科王醫師建議:「當長輩突然性情大變,先別急著給鎮定劑。很多時候他們只是身體在痛,卻說不出口!」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