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急診醫師最痛心的呼籲:除了新冠,這些隱形殺手更該被看見!正能量防疫全攻略

急診室最讓人心碎的凌晨3點鐘

那天深夜救護車的鳴笛聲特別刺耳,EMT弟兄衝進急診室時全身都被汗浸透了。擔架床上躺著一位才40歲的壯年男性,救護員輪流跪在移動的擔架上持續做著CPR,電擊貼片下的胸膛早已被按壓得發紅。

妻子顫抖的抉擇時刻

我永遠記得那位太太的眼神。當我必須告訴她「先生到院前就已經OHCA(到院前心肺功能停止)」時,她整個人晃了一下,手指死死掐住急診室的鐵櫃邊緣。護理師要扶她坐下,她卻搖頭說:「讓我站著聽,拜託。」

急救現場的殘酷現實

  • 持續胸外按壓每分鐘100-120次
  • 急救藥物Epinephrine每隔3-5分鐘推注
  • 電擊器顯示心室顫動波形
  • 插管後呼吸器規律打著20/min

即便醫療團隊輪流上陣,他的瞳孔還是逐漸放大。正當要宣布急救無效時,心電圖突然跳起微弱的QRS波!所有人像觸電般跳起來,護理長直接抓起電話狂call心導管室:「醒著的人全部過來!現在!」

藏在胸痛背後的溫柔

後來才知道,這位先生是硬撐著胸悶騎車載太太就醫。半路突然抓著胸口倒下前,還記得先把機車穩穩停好。心導管檢查發現右冠狀動脈完全堵塞,裝了2支支架才撿回一命。

比病毒更可怕的隱形殺手

根據衛福部統計: 疾病類型 年死亡人數 平均年齡
心臟疾病 20,457人 61.3歲
新冠肺炎 1,132人 73.5歲

「很多病人怕來醫院被感染,卻忽略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高達30%!」加護病房主任搖著頭說。最近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,有1/3最後確診是致命疾病。

防疫新生活的6大生存守則

  1. 洗手要像摸彩票:指縫、指甲、手腕都要搓滿20秒,記得「內外夾弓大立腕」口訣
  2. 口罩戴出儀式感:鼻樑壓條要貼合,卸口罩時只碰耳掛繩
  3. 社交距離用腳量:保持2個超市推車的間距,搭電梯面壁站
  4. 抵抗力吃出來:每天3拳頭蔬菜+2拳頭水果,維他命C泡錠當水喝
  5. 居家隔離耍廢哲學:設定追劇進度表,每天至少走動500步
  6. TOCC誠實考驗:就醫時主動報備足跡,別當「防疫豬隊友」

急診室玻璃門上還貼著去年的春聯,上面寫著「平安是福」。看著康復出院的夫妻倆背影,我突然明白:與其活在恐懼裡,不如把每次防疫動作都當成對家人的告白。畢竟能好好活著,就是最強大的正能量啊!

分類:醫療疾病